English Chinese
Hong Kong Health Insurance News
Please fill in your Please select one
Please Choose your
 
Get Quote Now!

外籍人士購買醫療保險的五大原因

Categories:Health Insurance, Healthcare, Hong Kong, Medical Insurance, News |Published on May 20, 2013

香港作為全球知名的世界大都會,一直憑著一股勤奮不懈的拼勁,適應一個又一個的金額危機,並不斷努力培育教育程度高且富創業精神的專業人才。時至今日,已成為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吸引無數外籍人士情訂香港,在香港定居,今天在香港生活的外籍人士約有553,000人,其中以來自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的人士為首。外籍人士隻身來到香港自力更生,貢獻社會,保障他們健康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醫療保險。

1. 在港外籍人士需要醫療保險

因為外籍人士無論在學校,國際企業及其他公營機構,香港政府也不會為其提供醫療保障,因此外籍人士必須自行安排私人醫療保險。即使外籍人士選擇公營醫療機構的治療,也可能會受到限制或需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此外申請來港簽證時,亦可能會被要求提供醫療保險證明。

2. 保險提供周全的保障

外籍人士在得到醫療保險保障後,無論發生重大事故或患上嚴重疾病,也可以得到保險公司承包醫療費用,其他的好處包括全天侯二十四小時緊急援助,以專人會為受保人提供意想不到的專業援助,確保他們得到適當的照顧。計劃甚至可能可以在受保人出事後,確保家人或醫護人員隨侍在側,直至安全回家。

3. 香港醫療服務費用高昂

身在香港的外籍人士患病或遇上意外後,往往要自行支付醫療費全數。一般而言,香港私家醫院的病房收費已經漲到了每天超過1000港元,一般私家診所的門診服務都動輒收取300港元或以上。假如患者患上嚴重的病症,需要接受手術,患者可以很容易地花費數萬港元。

4. 周全的照顧並不昂貴

香港醫療保險為外籍人士提供完善的醫療保險計劃,保障範圍遍佈全球不同的地區。提供的保障服務包括全天侯24小時的緊急援助熱線,向不同的醫院和診所求醫的權利,空中救護服務,處方藥物,牙科治療,物理治療,聯絡親屬,操多種語言的專業助理等。

5. 專業國際醫療保險經紀

在過去二十年來,香港醫療保險一直致力為外籍人士提供全面醫療保障,無論受保人身在加拿大,北美還是世界上任何的地方,他們也可以最優惠的價格得到醫療保險保障,保障範圍更可能包括外籍戈士與其家庭成員,我們一直與一些香港知名的國際保險公司建立正式和持久的關係,確保受保人得到更全面周到的保障,而且我們訓練有素的國際客戶服務代表能夠因應客戶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不同語言和獨一無二的服務。

歡迎與我們聯絡,深入了解香港醫療保險提供的醫療保險,你亦可填寫首頁的表格免費索取香港醫療保險報價。

Back To Top


內地孕婦改變香港社會

Categories:China, Healthcare, Hong Kong, Maternity, News |Published on May 20, 2013

近年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已一躍成為香港最熱門的議題,備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為了響應港人保障本地孕婦的強烈訴求,香港政府在二零零七年二月一日推出新政策針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新政策旨在使本地孕婦有權優先使用香港公立醫院的婦產服務,確保港人母子得到妥善照顧之餘,更令香港醫療系統有能力服務來港產子的外來孕婦,杜絕外地孕婦在臨盆前趕到急症室分娩的危險行為。

要了解香港政府為何要一再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我們要先明白為何內地孕婦千里迢迢來港產子。

內地孕婦來港原由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主因在於內地政府一直嚴格執行計劃生育,俗稱「一孩政策」,限制城市與農村的夫婦只能生育一名孩子,而超生的嬰兒需繳交數以十萬人民幣計的鉅額社會撫養費,而香港的公私營醫療機構只徵收約4至7萬港幣,相對而言十分便宜,因此不少內地夫婦選擇在港產子,避免繳交超生後的鉅額罰款。

加上香港擁有舉世知名的優秀醫療系統,醫療設備齊全外,更培訓出專業的婦產科醫生,他們醫術精湛而且態度親切,可以確保孕婦和嬰兒得到最周全的照顧,因此不少內地夫婦慕名來港產子,加上內地人在港出生的子女將自動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內地夫婦可藉此申請單程證來港照顧子女,從而享有香港各式各樣的社會福利,包括法律保護、九年免費教育、綜援、公屋、公立醫院及多國免簽證等,改善生活。

2001年終審法院就《莊豐源案》作出的判決更為內地孕婦大開方便之門,為她們打開來港產子之路。事緣莊豐源的中國籍父母持雙程證來港探親,並逾期居留至誕下莊豐源,最終被捕。當時終審法院根據《基本法》第24條裁定港府敗訴,法庭認為即使莊豐源的父母並非香港居民,莊豐源仍享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自此所有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均可享有居港權,父母是否份屬香港永久居民已不再重要。港府引用保安局的數字指自97年回歸至01年6月為止,只有約2, 200名內地夫婦所生的嬰兒,認為只要有效防堵非法入境者即可輕鬆處理問題,嚴重輕視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需求。

「自由行」就是內地夫婦來港產子最大的催化劑。自2003年全球爆發沙士後,香港因沙士而死的人數冠絕全球,嚴重打擊香港旅遊業,繼而有五十萬人參與七一遊行,表達對特首董建華施政失誤的不滿。為了安撫香港市民,中央推出港澳個人遊,簡稱「自由行」,容許中國大陸居民以個人旅遊的形式前往香港購物和消費,刺激香港經濟,在當年春節黃金周過後,香港錄得高達44.4億元旅遊收益。「自由行」同時為內地孕婦大開方便之門,使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數字急劇增加,研究顯示在2009年1到6月,內地孕婦在香港誕下16724名嬰兒,佔香港出生嬰兒總數的44%。

透過以上的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港府才是最大的推手,它直接或間接地鼓勵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最終導致大量內地孕婦來港。到底內地孕婦為香港帶來什麼影響?

內地孕婦衝擊香港醫療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最為人垢病的是她們的數量過於龐大,霸佔公立醫院的床位,使本地孕婦不能依時順利預約產前檢查,更遑論預約床位產子,嚴重剝奪本地孕婦權益。有本地孕婦在社交網站facebook開設「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10萬人Like畀政府睇!」群組,並發起千人大遊行抗議本港婦產科服務「超載」,產婦往往要輪候四個多小時才能接受檢查,與數年前相比增加逾三倍,影響本地孕婦的安全。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手法更加層出不窮,已經有不少內地孕婦「自由行」來港,逾期居留至臨盆再直接往急症室產子,既為急症室帶來不必要的工作壓力,影響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更同時危害孕婦和嬰兒的性命安全,因為她們往往沒有接受任何產前檢查,萬一有任何問題也無從得知,此外不少孕婦篡改預產期月份,扮早產提早入院分娩,最近更有內地孕婦在港犯法判監繼而留港產子,懲教署數據指今年一月已有8名在囚內地孕婦,其中5名可能會在服刑期間產子。

但內地孕婦造成的最大問題在於「走數」。醫管局2010至2011年度的財政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累積盈余達八十六億七千零六百萬元,較前一個年度的盈余增長近一成,可惜涉及應收帳目的呆壞帳卻高達四千二百六十九萬九千元,比前年度三千四百四十七萬一千元呆壞帳激增逾兩成三,其中逾百分之五十四呆壞帳涉及非符合資格人士,數目高達二千三百二十三萬元,較前年度急增八成七。醫管局承認雖然已採取行動追收欠款,但成功收回的機會不大,白白浪費了香港納稅人的血汗錢。

醫管局出招限制

為了舒解內地孕婦對香港醫療制度造成的衝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執行婦產科服務中央預約制度,規定所有孕婦,包括打算來港分娩的內地孕婦,必須先行預約本地醫院的床位並接受產前檢查,制度旨在預留足夠的名額給本地孕婦,確保她們可以享有周全的婦產科服務,非本地孕婦可以預約登記餘額,換言之在名額爆滿後,醫管局便會中止非本地孕婦的預約申請。透過新制度,醫院可以更有效分配醫療資源,為本地孕婦與其嬰兒提供最周全的照顧。

醫管局亦進一步提高非本地孕婦產科套餐服務的最低收費,現在已預約的人士要繳付39,000元,而沒有預約的人士需支付48,000元,孕婦更必須在首次預約時繳交費用全數才能確認預約。私營醫院亦全力支持並配合政府的政策,向已預約登記及繳交住院訂金的人士發出預約確認通知書。

入境事務處更進一步加強對所有非本地孕婦作出入境檢查,特別是處於懷孕後期的孕婦,任何懷孕約七個月(即28週)或以上的婦女將被視為懷孕後期。假如入境人員懷疑內地孕婦來港的目的在於在港分娩,入境人員會要求她們出示由本港醫院發出的預約確認書,若未能出示確認書,入境人員將聯同醫護人員判斷是否批准她們入境,入境處有權拒絕內地孕婦入境。

現行政策存在爭議

雖然針對內地孕婦來港的新政策已漸見成效,但社會各界仍然就它的發展和內容持續辯論。新政策將港人的中國籍妻子與雙非孕婦(指該孕婦的孩子的父母均不是香港人)一視同仁,導致有港人的中國籍妻子因急症送院診治並分娩,最終被視作衝關個案處理,按規定徵收十一萬醫療費,一家人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而且新政策只針對內地孕婦,外籍孕婦卻得以豁免,招致有歧視內地孕婦之嫌。

中港家庭的丈夫份屬香港永久性居民,其中國籍妻子將會在婚後在港生活,與其建立家庭,只要兩人透過合法途徑結婚,她們不應該與來港只為產子的內地孕婦混為一談,中港家庭的孩子亦應該享有與其他港人子女一樣應有的權利,但新政策一刀切的做法並沒有體諒到中港家庭的實際需要,實有不公之處。

再者人口老化在香港已經是大勢所趨,難以扭轉。調查顯示香港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由2001年的36.7歲快速上升至2011年的41.7歲,預計到2041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佔香港總人口30%,到時平均每3.3人中便有一人屬長者,可見香港未來幾年的人口將加速老化。內地孕婦的子女正正將會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棟樑,他們既可以為香港在競爭日漸激烈的全球經濟提供不可或缺的年輕勞動力,更有助供養日後香港日漸老化的人口。

從經濟角度分析,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婦產科服務本來就比絕大部份醫療服務複雜而且嚴謹,由產前檢查到產後坐月,這些服務難以長時間佔用香港的醫療設施及人力資源,但孕婦卻必然會留港消費,再陪侍孕婦生產的丈夫與其親人皆會在香港花費,再加上嬰兒出生後,需要為其購置食品和其他日用品,特別是奶粉,內地人來港大肆搶購奶粉已經皆知巷聞,由此可見內地孕婦對香港經濟有一定程度的貢獻,但最大的難度在於如何有效防止孕婦偷渡來港產子或拖欠婦產科費用。

港府已叫停2013年內地孕婦配額

鑑於內地孕婦在公立醫院分娩的數目一直有增無減,港府在2010年將內地孕婦在公立醫院產子的配額限制到10000名,但2011年在香港公立醫院出生的人數仍然超過 45,000名,嚴重超出公共醫院的負擔能力範圍之內,因此港府吸收經驗,在2012年將有關的配額大幅削減至3400名,雖然公立醫院的配額遠低於2010年的水平,仍然迅速爆滿,最終港府宣佈由下屆特區政府決定2013年香港私立醫院內地孕婦的配額,換言之明年內地孕婦暫時無法在香港公私營醫療機構分娩。

Back To Top


香港慢性病概況

Categories:Health Insurance, Healthcare, Hong Kong, Medical Insurance, News |Published on May 20, 2013

近年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普遍越來越長,主要得力於先進的醫療服務,但壽命延長,不等如生活健康舒適。事實上,非傳染慢性疾病威脅,例如癡肥,抑鬱症,心臟病,哮喘,糖尿病或癌症等,一直嚴重威脅港人健康。近年已經不止老年人受慢性病威脅,因慢性病而死的人士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心臟病、癌症和中風。研究顯示三分一因癌症而死的人士年齡介乎65歲或以下,因心臟病和中風而死的人士更有逾一成正值壯年,可見慢性病的影響力深遠。

慢性病患者劇增

自回歸後,香港的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香港大學在今年初發表報告,以世衛新修訂的空氣污染指標“達理指數”,推算出在2007年至2011年間,5年內約有3200名港人因空氣污染死亡,因治療或死亡引致的經濟損失更高達400億港元,過去3年污染超標日分別為304、301、305日,遠低於世衛標準,情況屬“災難性”。

 

眾多本地研究已經顯示空氣污染與因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而入院或死亡的人數有顯著關連,而它對健康亦造成多方面的影響,急性病症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而患上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其病情亦會惡化,甚至提早死亡。雖然不同人士受空氣污染影響的程度皆不同,但主要的病徵包括喉嚨痕癢、咳嗽和胸痛等,而兒童及長者的病情往往更嚴重。

 

除了空氣污染,不良的生活習慣亦是引起慢性病的原因,香港大學在二零一一年進行的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每日沒有進食足五百克蔬果,而且七成人每周沒有進行中等強度運動,例如騎單車和打保齡球,達兩個半小時,三成受訪者的體重指數(BMI)更為廿五或以上,屬於肥胖,分別有兩成八至三成半受訪者患上高血壓或前期高血壓,幸好逾80%人屬非吸煙者或戒煙超過十年,近95%人無過量飲酒,可惜70%香港人每星期做少於2小時的體力運動,更有21%人表示沒有做任何運動,與國際標準的55%和18%相比,可見港人普遍缺乏運動。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亦造成越來越大比重的人口屬慢性病患者,根據香港統計處的估計,到2028年香港人口將超過800萬,到2041年更會有847萬,在30年間增加約140萬人,隨著出生率持續偏低,加上港人愈趨長壽,65歲或以上的長者急增,估計在2011年佔全港人口13%,到2041年佔30%。換言之,平均每3.3人中便有一人屬長者。眾所周知,年紀越大的人士會花越多錢在醫療方面,醫療費隨年齡增加,更進一步消耗長者的退休金,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可見老人家需要準備更多醫療預算。

無法預測何時結束治療

公眾一般也不了解慢性病患者的需要,當他們選購保險計劃時,往往側重在醫療保險,忽略了長期護理保險的重要性。醫療保險旨在向受保人收取一筆醫療保險金,從而建立醫療保險基金,無論受保人因意外受傷或不幸患病,醫療保險公司會為受保人補償因醫療費所造成的全數或部份經濟損失,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一般包括住院門診防疫注射婦產科新生嬰兒牙科已存在病症等,毫無疑問醫療保險有效防止受保人因高昂醫療費而負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更確保受保人有能力向私營醫療機構求醫,確保受保人享有優質的醫療服務。

 

醫療保險的賠償往往屬於一次性給付,但慢性病患者卻需要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的照護,而且無人可以有效預測何時該結束治療,因此而生的長期照顧費用可能相當龐大,一般醫療保險將難以應付,在這個時候,慢性病患者需要及早做好準備,按實際需要選擇按月給付的慢性病保險,縱使受保人因病完全喪失自理能力,保險公司仍可為他們提供每月所需的經濟支援,儘量令慢性病患者生活無憂。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眾多國家的人均壽命比起以往越來越長,他們的生活亦受惠於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但科技再發達,人們仍然面對眾多健康問題,例如癡肥和慢性病。因此世衛建議成人每星期應該做150分鐘適量的帶氧活動,注意飲食,保持營養均衡,加上充足睡眠,就能減低患上各式各樣慢性病的機會。假如已購買醫療保險,生活更輕鬆自在。

Back To Top


南丫島海難 – 「珍惜眼前人」

Categories:Health Insurance, Healthcare, Hong Kong, Maternity, Medical Insurance, News |Published on May 20, 2013

十一國慶日本應是普天同慶的大日子,可惜南丫島海面卻發生香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難,一艘載有124人的渡輪從南丫島出發欣賞維港煙火,不幸與一艘前往南丫島泊岸落客的港九小輪公司小輪相撞,導致38人死亡,近百人受傷。殘酷的海難既為國慶日蒙上陰影,同時告誡我們必需重視生命安全,珍惜眼前人,因為意外無時無刻都可能發生。到底在意外頻生的今天,香港人如何有效保障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

海難死亡人數升至38人

在2012年10月1日約晚上8時18分,港燈的「南丫四號」遊艇接載124人,包括船員,電燈職員與家屬參觀位於南丫島的港燈發電廠後,逕自駛往中環欣賞國慶煙花匯演,不幸在出發5分鐘後,於南丫島西北部對開海面,慘遭港九小輪海泰號攔腰撞擊,南丫四號船身在被撞擊後迅速入水,船尾重量急增,垂直向下沉,在數分鐘內直插海床,只剩船頭露出水面,船上所有人墜海。

至於港九小輪「海泰號」在發生意外時,船身劇烈搖晃,船頭隨即受損入水,船身向左邊傾側,乘客需要聚集在船的右側從而確保船身平衡,雖然有消息顯示乘客自發搜集救生衣打算拯救南丫四號乘客,但船員決定將海泰號駛回碼頭以策安全。

消防處接到求救請求後,馬上聯同海事處、水警和聖約翰救傷隊等機構,動員逾千人展開大規模救援行動,首先飛行服務隊出動直升機以射燈照亮漆黑的海面,協助搜索生還者,蛙人亦在沉船發生的位置與附近水域拯救生還者,水警輪和消防船亦不停地進出事後現場展開搜救。獲救的傷者先被送往海怡半島公眾碼頭或南丫島,再陸續轉送到各大醫院接受治療,包括律敦治醫院、瑪麗醫院、東區醫院與及伊利沙伯醫院。截至10月2日晚,事件已釀成38人死,四人重傷,共101人被拯救。

海難受害者索償額將逾億元

南丫島海難導致38人死亡,近百人受傷,鑑於這次海難牽涉的死傷人過百,據估計相關的醫療、人壽和意外保險索償額可能逾億元。根據香港法例,所有商用船最少要購買保額達500萬的第三者責任保險,所以海難的受害者最少會得到共1000萬元的賠償,由於餘額將由船公司一力承擔,部份人士擔心船公司可能無法繳付鉅額賠償而破產,乘客將得不到賠償費全數。無論如何,船公司已經與保險公司開始商討賠償事宜,它們將深入調查事件,再決定賠償費總數。

出事後,受害者其實可以透過保險提出索償,主要的保險計劃包括人壽保險,醫療保險和意外保險三類,這三種保險的性質與保障範圍各有不同,針對不同情況提供保障。

首先,人壽保險旨在減低因受保人去世而造成的經濟負擔,其中包括受保人的殮葬費,銀行借貸,失去受保人而失去家庭收入,還有受保人子女未來的教育與生活費等,避免受保人一家陷入財政困難,只要受保人不是因自殺而死,任何死因(例如自然去世,因病或意外去世)也可透過人壽保險入稟索償。

而人身意外保險則針對受保人因意外事故而傷殘或死亡時,為受保人或其親屬提供賠償,因此假如受保人自殘身體將不獲保障,否則,任何因意外造成的殘障或治療開支也將得到賠償,即使受保人不幸離世,只要死因庭裁定死因屬意外,受保人也可索償。換言之,在受保人自然死亡的情況下,只有人壽保險會作出賠償,但受保人因意外而死時,意外保險和人壽保險會同時作出賠償。

醫療保險目的在於減輕受保人因病或意外受傷時,負擔的醫藥費,並容許投保人有更大的自主權去選擇屬意的醫療機構和治療服務,因此醫療保險保障的服務包羅萬有,包括住院治療門診治療、專科治療、手術費、婦產科服務慢性病、康復治療和牙醫等。請注意,雖然意外保險同樣負擔受保人的醫療費,但它只會在受保人因意外接受治療的情況下,才會賠償,反之,無論病人因意外或危疾接受治療,醫療保險也會負責受保人所有的醫療開支,可見醫療保險雖然不會賠償受保人身故所造成的損失,卻可更全面地報銷各式各樣的醫藥費。總括而言,人壽、醫療和意外保險彼此相輔相成,假如受保人為自己與摰愛的家人提供最全面的保障,三者不可。

這次海難毫無疑問是一齣悲劇,眾多無辜者霎眼間消逝,再次提醒我們生命無常,一定要好好地關心家人和身邊的朋友,不然失去的時候必定後悔莫及,寄語大家「珍惜眼前人」。

Back To Top


工作假期保險保你輕鬆改變人生

Categories:Health Insurance, Healthcare, Medical Insurance, News |Published on May 20, 2013

常言道: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今天,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了解「行萬里路」的重要性,他們前仆後繼往外地工作,欣賞各地的風光名勝,瞭解當地的人文風情,既增廣見聞,又培養卓越眼光,建立寬闊的胸襟,提高競爭力。為了方便年青人出國工作,香港政府自二零零一年推出「工作假期」計劃,大受本港年青人歡迎,計畫為18-30歲人士提供在德國,愛爾蘭,澳洲,新西蘭,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的工作簽證,使參加者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體會當地的生活。

參加澳紐等地工作假期計劃的人士將取得一年居留權,在當地從事短期工作,例如批發、零售業、酒店及飲食業工作,亦可能到農場或果園從事季節性工作。香港政府自二零零一年推出工作假期後,至今已吸引超過一萬二千人參加,參加者的足跡遍佈德國、愛爾蘭、澳洲、日本和韓國各地,名額亦一再放寬,今天前往新西蘭的名額有四百個,德國的名額亦達到一百五十個,甚至不再預設前往澳洲的上限,鼓勵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工作假期。

很可惜不少年輕人尚未購買足額的保險,就貿然開始在外國生活,當他們在工作假期期間不幸遇上工傷、疾病或任何無法預計的意外後,往往要付上龐大的醫療費,早前已經有港人在外地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後,導致四肢癱瘓,由於醫療保險已過期,沒法支付每天近四萬港元的鉅額醫療費,致使不能回港就醫。事件反映港人在開始工作假期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得到一份足額的旅遊保險,醫療及意外保險,確保人身安全。

事實上,工作假期獨特的性質令參加者有必要同時取得足額的旅遊,醫療及意外保險。首先,全年旅遊保險往往為每次旅程設有最長受保期,約90天,而工作假期為期一年,投保人實不可能在當地逗留2至3個月後回港,之後再次前往海外。再者,旅遊保險並不保障工傷,假如參加者工作時發生嚴重意外,將付上沉重醫療費及回港費用。

而且國際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一般都不只限於本港,甚至包括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例如澳門、台灣、日本、美國、加拿大及西歐等,投保人只需在購買前留意保障地區,只要受保人所在的海外國家或地區被納入保障範圍,無論遇上任何事故,皆可獲得醫療及意外保障,假如參加者長時間在國外逗留,即使旅遊保險已過期,只要有醫療及意外保險,就毋須擔心在海外求醫的費用。因此參加者在開展工作假期前,應該預先購買醫療及意外保險,特別是專保長期旅客的旅遊保險。

雖然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可以遍佈全球,但保單的保額主要以港幣計算,當受保人在國外發生意外或患病,保額未必足以支付當地的醫療費全數,因為海外國家往往向外籍人士收取昂貴的醫藥費,以歐美的醫院為例,在提供服務後,動輒會向外籍人士收取數千美元或歐元,旅遊保險特別提供在海外遇險時的保障,保額較高,更提供緊急支援服務,萬一投保人不幸受傷或身亡,保險公司會代為支付醫療及回港費用。可見旅遊保險比不一定包機送返的醫療保險較優勝。

本港的年輕人透過工作假期得到寶貴的生活及工作經驗,以加強自信心、適應力與人際溝通技巧,實在無可厚非,但要注意他們持工作假期簽證去外國工作時,身份實屬外籍人士,當他們遇上意外或患病時,需付上較當地人高昂的醫療費,嚴重者甚至需要緊急醫療支援,而足額的旅遊保險醫療及意外保險正可保萬事無憂。

Back To Top


Recommend This Site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Consent
Choices
Home | Plans | Coverage | Information | Insurers | News | Contact | Terms and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Health Insurance,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insurance through this website is arranged by Pacific Prime Insurance Brokers
PPIB is a registered member of Professional Insurance Brokers Association Limited of Hong Kong, registration 0201.
Hong-Kong-Health-insurance.com is wholly operated and owned by PPIB

All insurance is arranged by Pacific Prime Insurance Brokers (PPIB), which is a registered member of the Professional Insurance Brokers Association Limited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EALTH INSURANCE is wholly operated and owned by PPIB.

Pacific Prime International Brokers
Units 5-11, 35th Floor, One Hung To Road, Kwun Tong, Hong Kong
Licensed by PIBA

Hong Kong Health Insurance (HKHI) is a marketing channel for Pacific Prime International Brokers.

 

[ Close ]

Please leave your Name, Email Address and Question here. We will endeavor to respond to your query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immediate assistance please fill in the short form at the top of this page, or contact one of our expert advisors.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our inter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questions, please click here.

Name:
Fill in your name
Email:
Fill in your email
Contact Number:
Fill in your number
Questions:
Fill in your question
Submit